- 印智首页
- 400-800-1791
印刷企业要想在“印刷微利时代”站稳脚跟,抢占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发掘潜在的盈利空间,就必须把印刷产品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做好,形成规范的生产系统和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才能促进印刷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印刷企业的数字化管理目标
首先,一定要通过O2O模式,千方百计地吸引线上客户,充分做好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其次,就是要解决如何提高附加值的行业难题。要想提高附加值就要具备如下几个基本要素:利润空间、生产成本、运营成本、销售成本和财务成本。最后,印刷企业必须选择并运用适合自己的数据化管理工具,专业印刷ERP、MES等系统是不二选择。一是要加强数据化管理的宣传教育,尽快提高印刷企业对数据化管理的认识,明确数据化管理的重要性;二是要提升印刷企业实施数据化管理的能力;三是印刷企业应尽快适应数据化管理的需要,做到数据的条理化、常态化,走上规范化运行的轨道;四是印刷企业应尽快培养出配套的专业数据管理人员并建立相应的运营机制。
数字印刷技术已在印刷包装行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在标签领域获得创新发展。首先,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标签印刷过程,印刷机可以根据预设信息系统程序快速地进行重复操作,印刷机的压力和套印可以自动调整,印刷品的色彩管理无需在印刷机上调整而是由数字工作站直接完成。其次,由于全部是数字化生产,整套流程的操作只需一個人,维护费用也较低,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另外,数字化的标签印刷方式使得承印范围和服务范围扩大,实现了长短版兼顾,扩大了企业的业务范围;而且,数字印刷技术可进行高精度图像印刷,采用特种油墨提高产品美观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防伪性能,给标签的个性化图案及文字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除此之外,数字标签印刷机最多可进行七色印刷,特别适合有专色和特殊颜色要求的标签印刷,如企业标志色或防伪专色,还可以做到每张A4标签的内容均不一样,甚至每个小标签内容也不一样。在提高标签美观性的同时,还实现了品牌推广和产品跟踪、鉴定、防伪、计数等多项功能。
二、印刷企业数字化管理措施
(一)信息化生产链
对于现代化印刷企业来说,想要降低生产成本,单从技术层面上出发无法提高产品价格优势,再加上当今印刷工艺较为成熟,各企业之间的印刷工艺也拉不开差距,这就要借助整个产业链的作用。部署印刷ERP等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要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计算机分析印刷产品数据,将整个生产流程划分为可增价值作业、不可增价值作业,采用信息技术优化产业链,将不可增价值作业剔除,从而降低整个生产链的资源消耗。采用信息平台获取同行业龙头的生产作业模式,并和本企业作业模式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距,并尽可能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降低印刷产品生产成本。此外,还需要强化印刷产品生产中的各项流程关系,采用信息技术加强数据共享,减少不同部门在生产作业中的偏差,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的紧密度,各项作业时间都要尽可能减少,各个生产链的资金、材料消耗降到最低,也要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生产目标。
(二)车间布局与流程优化
完善印刷与包装的生产流程,优化厂房、车间的布局。通过分析厂房、车间和设备的平面布置图,调整厂房布局结构,使生产流程的工艺路线最为合理。按照印刷与包装的流程,从印前到印刷、折页再到配页等印后工序,进行车间和设备的布置,保证生产流程顺畅合理。另外,在纸张等物料的空间摆放问题方面,要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划。将半成品封装好防止遗漏或磨损,并做好明确标记便于寻找,摆放在上一道工序的机器周边,方便下一道工序的运送。对于成品,要另辟空地专门摆放,并妥善保存。此外,地面的明确分区非常重要。建议使用白、黄、红线明确的划分机器和半成品及成品摆放区域,设立分区标识牌,用不同颜色标识牌区分车间,规范摆放区域,并合理利用厂房空间。库房还要做好防潮措施,定期检修房屋。
(三)作业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是采用信息技术,计算出直接、间接费用,并且间接费用不再进行统一分配,结合ERP&MES信息生产平台,采用多标准形式、同性质成本当中进行分配,采用计算机核算作业成本。在实际实施中,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确定作业内容和任务,采用信息技术划分作业中心,以不同的作业中心计算作业成本,并在官方网站上披露信息;
2.以作业为核心设置信息成本库,而每个信息成本库当中都要显示出作业中心所形成的成本。其中,可以将同质成本进行合并,统一在同质成本当中进行分配;
3.在这个作业中心库中的成本按照动因分配到产品上,采用计算机所总结出的作业成本总和就形成了产品成本,也就是汇集了各个产品消耗作业比重所分配的作业成本,从而快速的获取印刷产品生产成本。
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将是今后印刷业的发展趋势。印刷行业的数字化趋势将不可阻挡,这种数字化是基于传统印刷的数字化,作为传统印刷方式的一种补充而存在,印刷的数字化可以让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最终提高经济效益。